影视制作保险究竟保护了谁呢?

影视制作保险究竟保护了谁呢?

如今大家是否了解我国的电影行业发展快速的生长,那么大家知道影视制作保险究竟保护谁呢?下面大家就一起去看看吧。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金融资本投入到电影制作中,从前期研发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宣发,各环节无一不被渗透。毫无疑问,不论投资者是国有电影厂、私有电影公司,或是各种基金、投资机构,大家在这股电影投资的热潮中最关注的无疑是必须要有资金回报。投资一定有风险,那么电影的风险到底多大?如何规避风险?是否有万无一失的金融保险产品可以让投资人把风险降到最低?如今,制作保险、完片担保,以及从去年开始火热的票房保底,被越来越多业内人熟悉。那么,在整个电影制作流程中,它们到底是保了谁的险,又救了谁的命呢?

在全世界跟电影产业有关的各类保险产品中,基础险种是电影制作保险,好比买车就应该上车险,制作保险是规避电影制作突发风险的基本手段。但目前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制作保险意识及险种还处在初级阶段。制作保险最早出现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和香港电影人合拍的时候,内地电影人开始有意识购买给武行人员的“人身险”。因为当时内地保险公司并不熟悉电影保险业务,而武行又是很具风险的行业,所以能买的保险没有太多选择。近十年来有了较大进步,剧组购买“人员意外医疗险”开始普遍出现,此外还有诸如“剧组财产器材险”和“第三方责任险”等基本险种,但距离好莱坞完善的影视制作保险系统还有不小距离。比如哪位明星主演受伤了,在国内能赔付的只有治疗明星的医疗费用,由事故导致剧组停工或延期所遭受的损失只能由投资方承担。在国外,同样的事故则由影视制作保险按照每天剧组的实际损失来赔付。

在任何电影制作的过程中都可能有意外发生,除了必须购买相应的制作保险,如何在安排计划和拍摄方案时符合制作保险的要求,又是一整套流程。例如,摄影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否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使用各种摄影器材;或者在拍摄明星主演时,是否可以用替身或电脑特效来完成高风险镜头拍摄;如果有动作戏和爆破戏,就一定得安排救护车现场待命。

保险公司对于拍摄的安全系数也有要求,例如,在室内拍摄的场景,剧组是否准备充足的灭火设施;剧组人员是否理解拍摄场地内的各类安全隐患,并且佩戴相应的保护设备;美术置景团队在设计场景时,是否测量过搭建场景的承重能力,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等等。

拍摄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特殊效果,往往是制作保险出险机率最高的。国外的保险公司会要求剧组使用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效人员,对于钢丝特技或爆炸特效必须提交详细的拍摄计划给保险公司审核,如果不符合要求,剧组需要重新安排拍摄方案以获得保险公司的承保。

这些工业化拍摄流程在国外沿用多年,国外的电影制片人已经和保险公司建立起合作的默契和传统,所以才能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最大程度降低各方面风险。

在笔者参与的合拍片制作中,几乎每次都会感受到国外团队对安全要素的责任感和几乎苛刻的要求。当时《碟中谍3》决定在西塘拍摄后,就有专人把西塘河道里的水拿去同济大学生物系化验,因为“阿汤哥”有一场河边追逐奔跑的重场戏,万一他失足跌入河里,要确保他不会中毒。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保险买得再全,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只有每个摄制组成员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才算离“文明拍摄”近了一步,投资人的风险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About the author

拍片保 administrator

Leave a Reply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线查询保费 | 在线咨询客服